法学

有什么比较好的法学入门书籍推荐?

求法学比较有趣,或者比较易懂的入门书~如经济学入门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那种类型的~谢谢各位大神!
关注者
2,441
被浏览
524,116

42 个回答

推荐之前,先说两点:

1、入门书一定不要贪多,虽然看着牛逼,但是给你百八十本你能看完吗?百里挑一的第一本就晦涩难懂或者平淡无味,别说种草,劝退还差不多。

2、入门书籍一定不能“太干”,太干的东西总是显得无趣,无趣的东西又总是会被抛弃。但是也不能“没货”,不然花一天时间读了个寂寞?

下面推荐几本法学入门书籍,有趣又有货,是一个很好的打基础、理解法律学科的途径!

1、《西窗法雨》

豆瓣书评:这本书的价值正体现在他的浅,却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之浅,其平易文字幽默叙述,很能够使读者思维随之转动,继而引发思考。

相信每一个刚入门的法学生都会听到师兄师姐推荐这本读物,《西窗法雨》作为法学启蒙书籍,文章短小、精彩,该本书的作者把案例加以优美的笔触勾勒,使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调动读者去思考中国的问题,非常适合刚入门打基础的知友们!

2、《洞穴奇案》

豆瓣书评:这个是关于法律最经典的一本书,读完这本书每个人都有思考,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公理。

《洞穴奇案》的背景是美国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提出的假象公案

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1998年,法学家萨伯,也即本书作者,又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虚构了另外九位大法官的判决意见。

本书看似简单的案情,却包含了极为丰富的逻辑推理理性思考人性选择以及道德伦理等要素,非常适合刚入门的法学生培养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

3、《杀死一只知更鸟》

豆瓣书评:很感人的书,尤其是最后几页。我想以后我要是有孩子了,我要让TA在10岁的时候读这本书,让TA看到人与人的温暖和理解,学会对于“少数人”的包容和同理。这世上很多的罪恶,都来源于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力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发表于1960年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一个六岁的叙事者斯库特的角度来叙述发生在周围的事情,通过斯库特的精神成长历程抨击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深刻揭露美国社会存在的严重的种族迫害和种族歧视,反映美国黑人的艰难辛酸生活,探索作为一个“人”的黑人的生存意义,努力呼唤黑人民族文化意识包括女性意识的觉醒。

《杀死一只知更鸟》对种族和人权的深度探讨,告诉我们要学会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狭隘,学会去接纳和理解,因为只有超越了各自立场的束缚,站在生命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每一个个体,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和美丽。

4、《为权利而斗争》

豆瓣书评:即使微不足道,我们也要捍卫、坚守自己的权利,同任何侵犯、剥夺我们权利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因为我们的人格,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整个社会的法制秩序以及法律的正义全都蕴含在其中。

《为权利而斗争》是1872年春天耶林在维也纳那场获得满堂喝彩的告别演说而出现的。在这本书中耶林指出,所有的权利都面临着被侵犯、被抑制的危险,因为权利人主张的利益常常与否定其利益主张的他人的利益相对抗。所以权利的前提就在于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要实现权利,就必须时刻准备着为权利而斗争。这本书很好的诠释了权利、斗争与正义之间的联系,对于法学生法理性、法感情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5、《最好的辩护》

豆瓣书评:“法庭之上,没有正义。进攻才是最好的辩护。”

德萧维茨被誉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律师,曾为辛普森杀妻案、克林顿绯闻案与弹劾案、泰森案等一系列轰动全球的大案担任辩护律师。《最好的辩护》是他的法庭辩论实录,每个曲折的案子几乎都是一部惊悚小说。他在法庭中力挽狂澜,既为弱者伸张正义,也为受争议的人辩护,在精彩动人的情节中反映出真正独立的司法精神和对美国司法体制的批斗。

6、《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

ps. 相对初学者比较难懂的专业书籍,可以作为入门后的进阶书籍。

豆瓣书评:读了之后感觉醍醐灌顶,堪称民法学界的教科书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最新版)》的作者是王泽鉴先生,该书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以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最新版)》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该书更偏向于专业性,但对于想要进一步锻炼民法思维、提升专业能力的同学,这本书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当然,优秀的法律书籍还有很多,如果各位知友还有更多私藏,欢迎大家评论区推荐讨论!

发布于 2020-11-25 16:51

01 《刑法学习定律》

周光权/著 308页 59.00元 2019年10月版


推荐人:劳东燕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推荐语:就我所见,这是国内学界第一本系统介绍刑法学习方法的书籍,实为难得。周光权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研习刑法学的体会,系统而循序渐进地展示了学习刑法的十六个定律。除刑法方面的内容外,书中还包含诸多为人处事的经验与心得。全书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全面,语言生动幽默,启发性与可读性俱佳。


内容简介:全书从学习刑法应先储备哪些知识、重点从老师那里学什么谈起,然后依次对如何思考刑法问题、如何学习犯罪论、如何训练刑罚思维等16 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旨在帮助刑法学研习者少走弯路,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味到刑法学的真谛。


02 《民法学入门》

河上正二/ 著 396页 58.00元 2019年8月版


推荐人:孙宪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推荐语:在依法治国原则下,不论是国家的治理还是自我权利的保护都必须依靠民法。我国现代民法体系自建立以来得益于日本民法很多,河上正二教授的著作引用牢靠的资料,准确地揭示了民法基本概念、规范、制度和体系含义,而且还附加了很多图片,非常具有可读性。


内容简介:法律人进阶译丛之一。它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将民事责任的认定、权利滥用等民法中极其抽象的理论化问题娓娓道来,不仅会让没有学过民法的人建立起民法的基本理念,还能让学过民法的人重新领会到民法学的奥妙。


03 《法的门前》

彼得·德恩里科、邓子滨/ 编著 410页 35元 2012年7月版


推荐人:贺卫方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推荐语:本书典出卡夫卡的小说,在那部小说里,法学专业出身的小说家表现出他对法律的思考,尤其是法律的专业性给外行人带来的困惑,发人深省。本书正是一部美国经典法学教材的浓缩,它不仅有助于刚刚进入法学门槛的学生理解我们的专业,而且也可以为未来法律人奠定执业发展的坚实思维与知识基础。


内容简介:本书以卡夫卡的一篇古奥而悲辛的寓言开始,以当代社会个人信息保护的话题作结,是结构开放、素材多样、观点纷呈的美国法治图谱。


04 《政法笔记》

冯象/著 321页 49.00元 2012年1月版


推荐人:刘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推荐语:法理论精深、角度睿智、论调风趣,以平易近人的姿态思考着最具“中国特色”的社会和司法问题。新加入中的“利未记”也会引发我们对法治的再思考。


内容简介:本书是冯象先生在「读书」开的专栏文字,以英美中古文学博士的笔意,言说国内法治领域的大小故事,从孔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知识产权的方方面面,就文章而言,都称得上汉语法学随笔写作的巅峰之作。


05 《法律稻草人》

张建伟/著 268页 25.00元 2011年1月版


推荐人: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推荐语:建伟教授以国际性的眼光和贯通古今的历史思维对中国的法治现实进行比较和剖析,对当前法治建设中的陋习与弊端予以鞭笞,还有他冷静的思维与对草根阶层同情的统一,在占据道德高地的高士们发出的喧嚣中,他发出的声音是冷静的、清醒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


内容简介:本书是张建伟教授关于法律学术、法学教育以及司法实践的一系列短文精品,文章或借题阐发或针砭时弊,但都恪守学术界限,阐释法精神,言短意长,点到为止,隽永中包含深趣,是比较难得的法律人文读物。

06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 第二版》

理查德·萨斯坎/著 232页 49.00元 2019年7月版


推荐人:何帆 最高法院法官、知名法政译者

推荐语:别人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理论臆想“如何预防机器人造反”和“星际监狱”时,萨斯砍德一头扎到问题里,研究“事多钱少、准入放宽、信息技术”如何逼着今天的法律人靠技术驱动进化为未来的法律人,以及“接下来,该怎么办”。


内容简介:理查德·萨斯坎德预言了一个法律服务的未来世界,包括虚拟法庭、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国法律企业、放宽准入的法律市场、法律服务大宗商品化与外包、基于互联网的模拟实务训练,以及全新的工作机遇。



08 《电车难题:该不该把胖子推下桥》

托马斯·卡思卡特/著 164页 28.00元 2014年6月版


推荐人: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推荐语:全书生动有趣,全景式呈现出诞生数十年来讨论不休且越来越热烈的“电车难题”,堪称一次为广大民众讲授的伦理通识课程。书中展现的各方立场、观点之间的博弈、问题思辨的过程,能够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辨的火花、法律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


内容简介:本书虚拟了一桩符合“电车难题”情境的事件及随之而来的审判,检控官、法官、律师、媒体、大学师生、论坛网友等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各自表态,一场思维的激烈碰撞就此展开。


09 《海盗、囚徒与麻风病人:关于正义的十二堂课》

保罗·罗宾逊 等/著 371页 59.00元 2018年9月版


推荐人:艾伦·德肖维茨 美国著名律师

推荐语:几十年来,保罗·罗宾逊关于刑事司法的著述一直吸引着我,眼前这本书也不例外:我相信此书将让更多地读者领略他耀目的学识,因为书中那些话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内容简介: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正义,那么,当法律缺席的时候,正义还在不在? 本书作者保罗·罗宾逊教授考察了古往今来数十个真实存在的生动实例,试图告诉我们,若尖牙利爪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正义还有没有容身之地。


10 《论犯罪与刑罚》

切萨雷·贝卡里/著 183页 22.00元 2008年11月版


推荐人:赵秉志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推荐语:“刑法学之父”贝卡里亚的经典代表作,引领无数法律人推开了刑法乃至法学思想的大门。这本书是每个法科生的入学必读书目,值得反复阅读,深刻领会,是刑事法初学者的进阶宝典。


内容简介:本书出版于1764 年,全书只有7万字,却震惊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即使距离该书面世过去了250 年,但其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思想魅力。举凡当代刑事法治理念,例如罪刑法定、无罪推定,无不在书中有着精辟而隽永的阐述,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11 《刑法的启蒙》

陈兴良/著 382页 48.00元 2018年2月版


推荐人:周光权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推荐语:本书是陈兴良教授倾力撰写的西方刑法人物志,它以西方刑法学十位巨匠的思想为研究对象,勾勒出近代西方刑法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本书以轻松活泼的笔触处理枯燥晦涩的材料,可读性与启迪性均堪称一流。


内容简介:全书以孟德斯鸠、贝卡里亚、龙勃罗梭等十位刑法学巨擘为经线,以刑法思想为纬线,勾勒出了刑法理念从近代到现代的历史转变。通过本书的梳理,读者得以进入一个没有条文的法理世界,启迪读者除了法条注释以外,还有一种不以法条为本位的刑法研究的范式之存在。


12 《刑事诉讼原理》

邓子滨/著 482页 88.00元 2019年8月版


推荐人:张建伟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推荐语: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刑事辩护中对现实问题的敏锐观察,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刑事诉讼的“应然之法”,启发读者去思考什么才是理想的刑事诉讼。相信这本由刑法学者独立写就的探寻刑事诉讼原理的著作,之于刑事诉讼研究而言同样具有独特的学术贡献。


内容简介:本书为我国大陆地区第一部由刑法学者独立完成的刑事诉讼专著。作者结合25年兼职律师经历见闻,用流畅的笔触、清丽的思想,写出心目中理想的刑事诉讼。作者相信,程序是法治的最后堡垒,只有真诚践行所公认的程序理念及其规则才是走向诉讼文明的必由之路。


13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王泽鉴/著 1604页 198.00元 2015年10月版


推荐人:韩世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推荐语:读王泽鉴先生的书,不能仅仅读其中的法学知识,更要琢磨其中的法学方法。择其要者,可以概括为四端:其一,请求权基础的思考及论证方法;其二,法解释学的方法;其三,案例研究方法;其四,比较法的方法。正是这些方法,对于中国民法研究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内容简介:此次重排合订本系将原书八册整合为一部完整著作,依民法体系编排,希望更能显明问题的关联及发展,提升问题意识及显现法学方法的重要,并便利参考使用,以有益于促进两岸法律交流与中华法学的繁荣发达。


14 《车浩的刑法题》

车浩/著 308页 35.00元 2016年11月版


推荐人:陈兴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推荐语:考试发生在课堂之内,然而车浩的刑法题居然能够引起社会公众的狂欢,这也可以说是一件不大不小的趣事。车浩以文艺青年的情怀,专业的编剧才华,以考题为载体张扬写就包含人生哲理与时代命运的刑法故事,既保留了北大学子的一份记忆,也使更多的人通过这一本别具一格的小书接受普法教育,不亦乐乎。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收录了四套“神考题”及十多万字的考题解析。这四套大型案例题目被网友封为“神考题”,分别被定为为“最巧合”“最悲情”“最宫斗”和“最史诗”,四套题目设计不仅情节曲折,涵盖大量的知识点,而且充满了对人性的关照以及对法学教育的思考。


15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

王泽鉴/著 332页 38.00元 2009年12月版


推荐人: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推荐语:本书以请求权基础为线索,提供了基础的民法知识,搭建了民法学习的框架。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在方法论上给读者以指引,引领读者透过请求权基础的手段掌握研习民法的基本方法。


内容简介:本书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以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此外,本书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


16 《民法研究指引》

道垣内弘人等/著 278页 49.00元 2018年12月版


推荐人:渠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推荐语:本书以“魂”“型”“体”“技”“响”五条主线,为读者揭示了撰写民法乃至法学学术论文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问题。这是年富力强的成功学者对多年指导学术论文写作和自己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领悟到的、有共通性的经验的总结,其全面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


内容简介:本书聚焦于民法学,介绍法学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的写法。它不仅限于民法学领域,对于意欲在法学其他领域开始研究生活的的学生,以及并非以专业研究为职业目标而只想写一些相关论文的各位,也必有助益。


17 《法律研习的方法》

托马斯·M.J. 默勒斯/著 355页 49.00元 2019年6月版


推荐人:朱庆育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推荐语:无论教师、学生,唯有了解常规的法律研习方法,方可理解何为教无定法、何为学无定法,否则,所谓“无定法”,恐怕只会成为彼此敷衍的遁词。本书虽以德国学生为预设读者、以德国教育体制为阐述语境,但其间蕴含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规范,中国学生乃至中国教师也许有着更迫切的需求。


内容简介:德国法学研究的硕果累累,离不开其成功的法学教育。作为德国法学院里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很受欢迎的专业参考书,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法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


18 《如何解答法律题》

罗兰德·史梅尔/著 308页 59.00元 2019年9月版


推荐人:李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推荐语: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德国鉴定式案例分析的结构、语言组织以及形式要求,并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对中国鉴定式案例分析的展开和自己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本书旨在解决初学者如何运用有效的语言解答法律题这一问题。通过详细阐述案例分析中应当采用的正确表达方式以及由于表述不清而可能产生的错误,作者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解答法律题的技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发布于 2019-12-12 23:35

(首先,请先点赞,因为我要良心的码字建议啦,这应该是我对法学书籍话题最全面的一次回答)

【法学入门书籍】↙

或者下面↓


【法学基础教材】(法学法学课程)↙

这是我本科学习法学的顺序(学校安排的课程;法科生系统学习)。

法学导论(法学入门类书籍,一本就够了 大概看一下)

宪法(又叫做“闲法”法律事务基本用不上,但是还是要一本宪法没事翻一番了解我国的法律 精神,原则)

民法总论,民法分论,然后看民事诉讼法;

商法;

三国(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经济法

最后看法理学(比较抽象)

ps:学习方法:1.按照上面的顺序学习
2.实体法结合程序法
3.认识优秀的法学教授或者法科生,不懂就去问,这样才是节约时间

4.学习法学教材请不要吝啬,一定要准备相应的法条参考(结合国家经济 社会 形势政策 反思法律为什么这么规定)

5.每一个本科生都知道 啥专业都是要踏实的自学。要主动去安排自己的学习规划


【法学经典书籍】(读起来比教材有趣但未必轻松)


初学法学者 ,法学进阶 和 对 法学感兴趣的伙伴

可以参考上面的图片,那是最全面的法学经典(非教材)几乎老师推荐的经典都有, 具体请自己看图片。大家可以参考书目自己去借阅纸质书

我自己的如图全是电子版,需要的点我头像自行找我联系方式要,这里不发了。感觉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或赠送你法学书籍资源的伙伴请点个赞,谢谢!

法学初学者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留言给我,看到后会答复给大家的


↓↓码字不易,给个赞赞( •͈ᴗ⁃͈)ᓂ- - -♡

编辑于 2021-01-21 16:44

既然是初学法律的入门书籍,必须是质量足够高,口碑足够硬,最好是趣味性和通俗性为主、专业性为辅,兼具可读性和知识性,所以专业方面的如优质教科书和经典专著就不推荐了。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筛选出10本大致符合以上要求者,希望能够有助于培养对法律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1.《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所谓“惊为天书”,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书了吧,这也是看过所有的有关法学类的学术书籍中,迄今为止最震撼我的书籍之一。洋洋洒洒400来页,多有古文,却是没有感到枯燥无聊,文章也绝不佶屈聱牙,使得学术书籍也饱含趣味性和可读性。

首先,这本书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活泼。作者对古代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阐述,尽量使用简洁纯朴的文字,将与近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法律现象呈现出来。

其次,案例是一大特点。这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案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准确来说,是将案例与古代法律条文规定互为印证,两者相辅相成,作者只是从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筛选出来。但仅仅是这项工作,怕也是皓首穷经,非常人所能为之。

第三,作者的治学严谨从这本书中可见一斑。文中几乎每页都有注释,且这些注释至少对许多法律人来说,都是鲜有耳闻的古籍文献。当然,也许对作者这样的大家并不算得什么,可在当时的法学学术时代,已经有如此严谨规范的注释体例和自觉意识,殊为可贵。须知,即使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学事业重新迅速建设和发展,如此规范的注释体例,也是9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了。

瞿同祖先生的著作不多,却都堪称精品,尤以这本《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称道,可谓我国法律史中的经典名著了。对瞿同祖先生的身世,难免也有唏嘘之感,倘若没有那失去的十年,怕还会有更为精彩的著作出世吧。

历史可以假设,却无法实验,谨向瞿同祖先生致以诚挚的敬意。


2.《洞穴奇案》

思想实验虽然存在于虚拟的时空之中,并依赖于赋定条件,但依然具有十分重大的优越性。法学属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无法用严密的数学逻辑去证实(即使是法律实证分析,受制于种种自变量,也达不到完全真实可靠),当然也不能用物理化学实验证伪,所以思想实验便显得尤为重要。

洞穴奇案是富勒的一个思想实验,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思想实验之一。洞穴奇案作为一个难题,蕴含着对道德的拷问,对法律的考验。在这个实验中,公众和法律人共同体很可能分为两个阵营,彼此对立。当然,这两个阵营并非泾渭分明,不然,这个思想实验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无从凸显。

洞穴奇案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探险队员们吃了其中一个成员,依照法律应该如何定罪量刑。富勒虚构了五位法官,并阐明各自立场及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彼得·萨伯又虚构了九位法官,发展和完善了富勒的观点。

洞穴奇案虽是一个虚拟的思想实验,可人类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真实的案例,如1842年美国诉霍尔姆斯案、1884年女王诉杜德利和斯蒂芬案。所以关于洞穴奇案的探讨,绝不是玩弄法律文义的智识游戏,也不是搬弄哲学逻辑的诡辩主义,它像是一座富矿,有太多可供挖掘和探索的意义和思想,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又会衍生出更加丰富的“思想产品”。

正如书中一位法官的观点,“没有理性的法律是荒谬可憎的,而受限于理性的法律是不公平的和可憎的。”法律离不开道德,更离不开理性。洞穴奇案正是对人类理性的一个考验,通过这个考验,人类的理性得以发展,也因此有了更多反思和省悟的机会。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形式系统,只要包括了简单的初等数论描述,而且是自洽的,它必定包含某些系统内所允许的方法既不能证明真也不能证伪的命题。洞穴奇案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在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领地之内,但更多的,是通过探讨和争鸣,跳出这一定理,站在更为广阔和坚厚的视角,推动理性的发展,完善道德的内涵。


3.《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读过苏力老师的四五本书了,作为一名法学家,苏力老师无疑是高产的,更难得的是,又十分高质。记得每学期开始北大法学院都要举行法律高阶讲座,在其他老师的讲座宣传页上,在核心期刊要么是发表论文几十篇,要么是上百篇。但苏力老师的宣传页上却是写着“两百余篇”。想想苏力老师可以大年初一早上依然早早来到办公室写作,真的想说,不管有多么大的争议,苏力老师当之无愧是北大法学院的“脊梁”之一。即使已经64岁了,苏力老师依然是北大法学院的中流砥柱。

七月份读完苏力老师的2017年的新作《大国宪制》,钦佩之情愈发厚积。及至现今读了苏力老师大概20年前的这本《送法下乡》,对其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了。

许多人批评苏力老师不懂实体法,其实是一个误解。尽管苏力老师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从务“实”渐趋转向务“虚”,但从他以前的书中,还是看到苏力老师对各个部门法还是颇为精通。至于非要苛求其精通如专攻部门法的教授,则是吹毛求疵,实在是“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苏力老师备受争议,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高处不胜寒”。

《送法下乡》这本书的研究重点,正如其副标题所言——中国基层司法制度。具言之,主要是基层法院的司法运作。对许多问题,包括基层法院运作不规范、不注重程序正义、基层法院法官业务水平低、复转军人进法院的利弊等,苏力老师都提出了标新立异(此处为褒义)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也即,苏力老师的论述帮我打开了另一个视角,让我看到“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同时又是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适应基层司法现实的。

读了这本书,可以真切感受到苏力老师的真挚与情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法治中国的反思,这本书将研究视角触到了最底层,去体察基层司法人员的现状,去感受基层群众的司法需求,这是一个真学者所做的真学问。

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苏力老师无疑是创造法学理论的法学家,他把法治看做是一种实践的事业,而不是一种玄思的事业。他既站在法律的殿堂看法学,又能“神游”于殿堂之外,以一个“外行人”的眼光看法学。

“尽管我常被视为旁门左道,为一些法学人不习惯甚至讨厌(因此被贴上了保守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或危险的思潮之类的标签等)。”读到这段话,不由得感到一阵心酸。只有读了很多苏力老师的书和论文,才能知道他遭受了多少误解,承受了多少委屈。

不过也许是我想多了,因为每次在未名湖边看见苏力老师气定神闲的用手机拍下湖边美景,这个老头才不管那么多,兴许快乐得很呐。


4.《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

法学圈也是个江湖,在法学的江湖掀起惊涛巨浪的,当然是江湖中人。若仿照金庸先生的小说,这个江湖自然也还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目前我国法学发展迅速,可谓高手如林,将这些美名一一对号入座,颇费思量。私以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东邪”非苏力老师莫属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法学中人因学术观点迥异、派系有别,抑或是私人恩怨,不相谋者可谓不少。但这些江湖中人,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苏力老师。固然是夸张,但有不少老师可是半调侃半认真地要将苏力老师“撵出”法学圈子的。

考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时,往届师兄师姐总是推荐看苏力老师的书,已成“路径依赖”。于是认真读了《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以及苏力老师的不少论文,实在不明白这对复试能有多大助益。复试之后,发现果然毫无用处。苏力老师的文章自然是妙笔生花,读到兴起时甚至会拍案叫绝,只是和复试实在没什么关系。不知复试建议怎会以讹传讹,一至于此。

在北大法学院读书时,去蹭过几次苏力老师的课,也听过他几次讲座。老实讲,有些枯燥无聊,还是觉得读他的书好。

在未名湖畔也多次见过苏力老师,好几次看到他都在用手机拍摄未名美景。活力四射的样子,还是有几分可爱。也许,面对此情此景,苏力老师又有灵感喷涌而出,然后心底默念,或是猛拍大腿:“我怎么那么有才”。

扯是扯远了,回到苏力老师的新作《是非与曲直》,多是根据以往的论文重新整理扩充而成,讲述的是活生生的现实案例中的法理。这些案例都是当年的热门案件,比如延安黄碟案、许霆案、药家鑫案、南京虐童案、肖志军案。部门法学者有部门法的视角,苏力老师作为法理学方面的大家,主要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解剖麻雀,认真说理,回归到案件本身,放大案件细节,考察案件背景,并设身处地站在案件相关当事人的角度看待案件。

不得不说,苏力老师是雄辩的,文章纵横恣肆,捭阖雄奇,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给自己的大脑狠狠地沐浴了一次,带来思想启迪和智识风暴。针对每个案件,苏力老师总是能提出新的角度,挖掘新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即使不同意他的观点,也会被他的论辩所折服。

这是一个纯粹的法学家,也一定是一个会被时间记住的法学家!


5.《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法学界的成果多以论文形式展现出来,尤其是三大刊的文章质量最为优良,真正成书的优质学术作品却是凤毛麟角(论文汇编的著作和法学随笔性质的书籍自然难以归入此列)。因此,在我看来,苏力老师的《大国宪制》毫无疑问是一部法学界的鸿章钜字。洋洋洒洒,落笔千言,大国宪制,何其壮哉。

整部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正如其副标题所揭示的——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问题。欲从学术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无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大型学术工程。然而苏力老师以一人之力,汲汲骎骎十来年,对这个难题进行了法学视角和历史学视角的努力尝试。尽管答案未必圆满,解释未必能够令人尽皆信服。但“莫将成败论英雄”,苏力老师的耕耘和奉献还是十足令人钦佩和敬服,何况,谁能定义苏力老师失败了呢?

《大国宪制》对中国的宗法制度、军事制度、疆域划分、度量衡改革、精英政治、皇帝制度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宪制”视角的解读,运用法学理论,结合渊博的历史学知识,进行了独辟蹊径的分析和讨论。

总之,苏力真是法学界的“西毒欧阳锋”,剑走偏锋,独辟蹊径。大胆做个预测,百年之后,伟大的法学家之列,苏力应有姓名;伟大的法学经典之列,《大国宪制》应有姓名。


6.《批评官员的尺度》

了解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看安东尼·刘易斯的两本书就够了,一本是《言论的边界》,另一本是《批评官员的尺度》。《言论的边界》前年读过,对其中言论自由的探讨印象深刻。相比而言,《批评官员的尺度》更为通俗易懂,但同样具有启发性甚至振聋发聩。

这本书以“《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为核心,集中于对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探讨。但该案只是个引线,作者以本案串联起整个第一修正案的历史,以及不同阶段的著名判例,其中的巨大进步和所遭受的挫折。整本书读起来一气呵成,第一修正案的历史或者说美国最高法院关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保护不断增强、限制不断减少的历史,是一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编年史。那些用心良苦、饱含深情的判词,让人由衷的潸然泪下;那些鞭辟入里、富有勇气的说理,让人不自觉地鼓掌叫好。

虽对普通公众有所涉及,本书重点讨论的还是媒体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下,媒体在美国被称为“第四权”,便是在于媒体对政府运行的监管、对官员权力的牵制,让社会更加健康运转,人民的自由也愈加夯实。历史上的案例比比皆是,尤其是民权运动时期,在废除种族隔离、平权运动、反越战等方面媒体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著名案例如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五角大楼文件案等。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政府和官员应当接受媒体的监督和民众的批评,这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诚然,在批评的声音中难免会出现杂音和噪音,尤其是虚编乱造进行诽谤和谩骂,这当然不可放任,但也要进行法律(良法)规制,制定有序且较为宽松的法律规则,使言论自由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和彰显。须牢记霍姆斯的名言:“如果我们想确定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将让它在思想市场的竞争中接受检验。”一味“堵”未必有效,不如“疏”更为治本。

译者何帆老师在序言中写道:“批评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尽管我并不赞同所谓西方的民主自由能够普适于我国,我国应有自己的一套发展模式。但政府总要接受批评甚至一定程度的“谩骂”和“侮辱”,这是让我们不断反思、继续前行的“忠言”,尽管时常“逆耳”。毕竟,“那些为我们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

最后,我想我们也应怀有乐观主义,对我们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制度的自信、文化的自信。西方的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不应先验性的是我们国家制度的“模具”,我也深怀乐观主义,坚信我们会发展出自己的道路。


7.《与手枪的不幸相遇》

平时课外阅读的多是英美法的书籍,课堂学习上老师教授的多是德国法的知识,反而对日本的司法历史和现状少有涉及,甚至可以说是我法律认知中的一个盲区。通过《与手枪的不幸相遇》这本书,尽管是本文学性质的法律读本,却也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我对日本司法的知识空白。

本书是本法律性质的小说,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与手枪的不幸相遇》只是本书中的一章,无法代表本书的内容。本书主要有12章,主要是对日本司法具有重大影响的12个案例。通过说明12个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进而将日本的司法史有一个基本的串联和介绍。

其实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感悟是,日本如今健全公正的司法系统也是逐步发展完善的,其中的挫折自不待言,有时甚至会有倒退。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对日本司法机制的认知,本以为开始明治维新后并自此是中国学习对象的日本,很早就会有比较完善发达的司法制度,结果却并非如此。现今的司法机制也是在二战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这也给我一个启示,我国的司法建设起步更晚,甚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不公正的司法实践和有弊病的司法制度,但所有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偶有倒退,但我相信我国的司法体系一定也会向着更加公正、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8.《法槌十七声:西方名案沉思录》

对于法科生来说,许多西方名案都耳熟能详,但真正追问和思考一下,其实我们所熟悉的主要还是美国的名案,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

《法槌十七声》撷取了17个西方名案,自然不能免俗地选取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如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但好在作者匠心独具,其他15个案例既有欧陆的,也有美国下层法院的。

当然讨论这个并无多大意义,毕竟代表性不是这本书选取案例时所要考虑的原则,毋宁说,重要性或者典型性才是,虽然这其中无可避免会有作者的主观偏好因素。

作为一本介绍西方名案的通识读本,这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即使不是法科生,也能读懂。从另一方面说,其实本书也不是纯粹普及法学专业知识,只是普及法学知识。本书涉及的专业性法学知识较少,更多的还是以法律为楔子,进而升华到更为宏大的叙事格局,包括宗教信仰与法律文化、正义与人权、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等。

总体而言,本书有佳句而无佳章。案例讨论与评价是每一个案例的重点部分,也是精华所在。可惜由于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字功夫不足,并没有产生激烈的思想火花,也无让人醍醐灌顶的思想启迪。除了书中对建构理性主义(法国传统)与经验理性主义(英国传统)

、自治的法律与统治的法律偶有惊喜外,其他的就乏善可陈了。

不得不提的是,作者显然是一个“愤青”,优点固然有,指点江山,想说就说,激扬文字,甚少顾忌。但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却不可避免有不少偏颇狭隘之处,比如对国情的认识不足,对西方法治的过分推崇,尤其是其中对宗教信仰的鼓吹,从一个无神论者或者唯物论者来看,实在让人生厌。任何一个案件非要扯到宗教信仰或者基督教文化与佛教教义,怕是伯尔曼看了也会倒胃口吧。某种程度上说,本书也是挂“法律”卖“宗教”,是一本披着“法律”外衣的福音书呀。


9.《法的门前》

北大法学院凯原楼东南角有块石碑,石碑的前四句为“大学堂开,法律门启;安邦济世,正义恒立”。言简意赅,却令人印象深刻。进入法学院,意味着进入了法律之门;而这块石碑,正位于法的门前,既是提示,也是警醒,进入法律之门的使命和担当——正如古罗马的一句法谚: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法的门前》这本书是经典著作《法律之门》的中文精编本,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的特供版。原书篇幅浩大,内容繁多,《法的门前》对其作了一番“本土化”改编,在删繁就简的基础上,保留了原书的精髓,比较适合国内读者阅读。

虽说是法律入门书,其实还是相当难读。没有一定法学基础,尤其是对英美法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读起来也是颇为吃力。好在作者选取了不少有趣的视角,增添了法院的案例,弥补了仅是理论说教的不足。

说是“法的门前”,更为准确的说法是“英美法的门前”,作者对法官、警察、律师、陪审团、对抗制等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不少部分不乏真知灼见,读来也是受益匪浅。

法律宇宙浩瀚无边,却也精彩绝伦,但愿自己不只是卡夫卡笔下的那位农民,终其一生只是徘徊于法的门前,始终未得进入。唯有汲汲骎骎,不懈求索,方为正途。


10.《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大名鼎鼎,美国作为世界上言论自由最为发达的国家,正是在这一修正案的保护之下,国民方得以“畅所欲言”。而关于这一修正案恐怕是一本专著也难以概述的。

《言论的边界》这本书就是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核心,全书内容就是关于第一修正案的历史、发展和变革。也许是英美法体系的一贯思维,本书也主要是采用判例的方式,作者精心筛选了诸多案例,串联起“言论自由”的脉络,并使之更加饱满和丰富。

当然,书中的判例主要是最高法院的判例。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些大法官对言论自由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如霍姆斯、布兰代斯、布莱克等等,其中尤以霍姆斯最为著名。

霍姆斯用许多判决以及其中的经典言论捍卫了“言论自由”的价值和公民的神圣权利,促进了“思想市场”的繁荣发展。

言论自由是一个公民社会正常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只要这种言论没有“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就不应受到限制,正如霍姆斯的铮铮铁言所昭示的,“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

编辑于 2020-11-25 17:27

在贴吧上看到的,很难找到出处,就直接借花献佛,一起学习吧。

法学新生课外阅读书单

大学一年级可读书目: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

[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点介]

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特别是《黄金时代》,读起来更加让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

[点介]

我们缺乏的正是一个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有着幸福与苦难、欢笑与泪水的世界。学习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丧失一颗童心。对于那些没有读过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诉你们:走进这个世界吧,现在还来得及,它会使你们活得更健全一些。

7.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8.冯向:《木腿正义》

[点介]

我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9.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书斋与社会之间》]

[点介]

这里面主要汇集了梁先生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新》一书亦是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书斋》一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更见功力。

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1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点介]

用“讲故事”的方法写的社会学著作。直面“移民”中国家和人民的权力运作,从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戏,又不乏对平民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开辟和创新上,本书对沾沾自喜的法学中人来说,都是一记棒喝和警醒。

13.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

[点介]

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的学习者(在此包括法学)来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及走向得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虽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书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力的。它研究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建构;对社会科学的分工的质疑;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立场何在等问题。本书短短七万言,薄薄小册子,但却比那些动辄数十万、百万言的著作要有价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15.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

大学二年级可读书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点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穿透力相信会让每一个读者发凉。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形容的言辞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以后,我们又将面对何种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关法律的经典著述,是开启我们认识法律和现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门。

18.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法学初步》、《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

[点介]

该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律理论的批判性的解读,和一般的国人写的介绍性的读物不同。该书对其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对法律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1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点介]

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

20.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点介]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22.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点介]

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的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中国的学术传统如何营造的一本书。

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点介]

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25.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

[点介]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点介]

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

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

[点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3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点介]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31.江山:《中国法理念》

[点介]

作者在中国法学界是独树一帜的。他很幸运,没有受什么现代西方产业化学术体制的“污染”,因此,他对中国法的现实和理想的解读必然是浸淫着真正的中国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观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现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备的。这是一本难得的称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国人写的书。

3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点介]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也许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从学术史和语言翻译史的角度,对本书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大学三年级可读书目

33.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点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种写法。以“问题史”代替“英雄谱”,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学功力和看问题的敏锐,使得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比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饮。从的翻译上看,在翻译界“伪劣产品”漫天的今天,本书是难得的优秀和杂实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

[点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探索了社会学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鸠、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帕累托和韦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于魅力的社会思想家,他不仅要努力把握这些社会学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记这些社会思想与哲学观念及政治思想的内在关联。

35.罗素:《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

[点介]

哲学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这本是经受时间的洗礼的。罗素先生在书中显现出一种从容幽雅的气质,并时时不忘对某个哲学家调侃上几句。我想,这样的气度是“沉重有余,深度不足”的国人所欠缺的。本书写法和体系上是属于正统的,也是非常实在的。

3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点介]

作者本来还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国哲学史》。这本最初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但从另外一个层面看,本书读起来更为精当。这可当作一本入门的书,但同时又可以常读常新。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生境界的看法,对我们也是大有启示的。

3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点介]

作者的治学进路和思考进路都深深体现了某种宏大和理性的情怀。书中对当代西方法理学说和域外(特别是日本)法治经验的绍介,都无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关切。该书论证谨言,学术色彩浓。

38.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

[点介]

作为法学家的梁启超对中国法学的开创性贡献理应为青年学生所了解和认识。梁启超涉猎广泛,思想敏捷,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实践有深切的体验。其行文恣肆汪洋,论辩雄浑有力。至于其理论和实践中实际存在的裂痕,诸位在读该书时须具有同情的理解,从而正确认识:一个人的贡献之大小,一定要与所处的时代结合考察。

39.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点介]

这本书的块头是大了一点。不过,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

这是我对该书的总的评价。和国内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优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拯救与逍遥》、《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点介]

对现代性伦理的一种新的解读。弘扬个体主义的伦理叙事观。顺着刘小枫的指引,我们会进入一

个有些神秘、有些飘渺、但又无比真实的世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的道德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我们的怎样去把握生命?我们又如何看待艺术与人生?读完此书,在慨叹之余,你一定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41.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点介]

作者乃与马克思、韦伯齐名的社会学思想大家。本书是作者确立自己思想理路的开山之作。书中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分化与整和”等重要概念,对“机械

团结”、“有机团结”、“压制性制裁”、“恢复性制裁”等二元划分及历史规律进行了探讨。

42.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点介]

本书志在阐明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使得诠释学从认识论和本体论转向了方法论。该书认为:理解和解释依赖与主体的前见所构成的视域和当下视域的融合。该书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学习法律的人来说,能够为“解释学”作出的贡献当在“应用”方面,而这恰是当今我们在研究法律解释和法律方法问题时要注意的。

43. 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法边馀墨》]

[点介] 该书体现了作者进入司法研究以来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风格独特,思想敏锐,并善于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论和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作者在收入几篇重要的长篇论文之外,还收入了许多短小机智、曾经有广泛影响的篇什。作为知识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积极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作者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后两本书同样敏锐和有趣,特别是后一本书,充满浓郁的人文修养,在我看来也许更值得一读。



44.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

[点介]

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最具备学术意识的一本书。作者持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在我看来倒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以自己的学术实践做到自我的总结、批判和反省。如果我们的学术都能建立在这样的一步步的积累和批判的基础之上,我相信这才是中国学术的真正希望。本书是一本“编”的书,和时下流行的许多“编著”两厢对照,读者会有很多感叹和判断。

45.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

[点介]

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我被作者“孤独的”气质和宗教的体验所吸引。也许我们会遗忘一切,但不能遗忘自己作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对生命的无奈和痛苦的洞察,让我们重新理解生命的幸与不幸。

46.罗尔斯:《正义论》

[点介]

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书涉及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为前提,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

47.帕斯卡:《思想录》

[点介]

这本书曾经伴随我度过许多个寂寞而无眠的夜晚。作者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作者还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作者说了很多的话,这些话是别人不可能说出来的。作者在捍卫人本身,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48.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

[点介]

该书对存在主义的主要问题和存在主义的主要人物克尔凯廓尔、尼采、海德格尔和萨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把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反理性主义的非理性思潮,详细阐明了存在主义的历史发展脉络。本书采用的叙述方式本身就是存在主义的,它会把你带入这一领域的浓厚的氛围当中。

大学四年级可读书目

49.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

[点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制度的世界里,对制度本身的考量就尤其值得关注。本书对制度经济学派作出了最新的概括与总结,并对制度的特性、制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制度的演进、制度的结构等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制度”问题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值得开掘的地方还有很多,在理论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50.萨拜因:《政治学说史》

[点介]

说实话,欲真正了解西方的法律思想史,还很难找到好的读物。但从政治思想史进入法律思想史,也是一条途径。在政治学说的介绍上,萨拜因的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和施特劳斯的同名著作相比较,本书更加平和与雍容。特别在论及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上,本书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

51.顾准:《顾准文集》

[点介]

有时候,我们真不好批判中国学者的有价值的书了。这本书对马列经典和古希腊政治制度的解读,实际上已经教会我们许多如何严谨治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面对真理的态度,独立思考的态度以及做人的风骨。中国需要在什么样的意义和条件,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呢?这是本书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沉重的思考。

52.昂格尔:《现代社会的法律》

[点介]

本书作者是批判法学的代表。本书虽然还不算作者在批判法学上的代表之作,但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许多批判法学的立场和方法。本书从历史演变和社会转型的层面对法律的透视,为我们洞察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法治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作者是反自由主义的法治的,但他对法治的解剖,比那些专事法治理论的人来说,实在要深刻得多。

53.吉尔兹:《地方性知识》

[点介]

也许我们对待知识的观念需要一些改变,也许我们真的正在历经某种相对和多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对自身的处境从不同的方面做出解释。吉尔兹就是在这里作出了他的贡献。他从阐释人类学的原理出发,宏扬地方性知识,确立了“深度描写”的认知方式。

54.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利奥塔:《后现代状态》]

[点介]

后现代已经成为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是现代的批判和延续。本书对后现代的理论 进行了比较客观和冷静的批判性介绍,着力分析了福柯、德勒兹、博德里拉、利奥塔等后现代的思想家,并探讨了一些后现代的困境和出路,有助于我们了解后现代的各种思潮。

55.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法律智慧警句集》

[点介]

作为一名新康德主义者,拉德布鲁赫的两元论思想对法律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注重人在法律世界中的价值和尊严,终其一生思考事实公正与现象公正、表面理性和客观理性。他把严肃的理论思考、虔诚的爱心和充满凝重与智慧的语言融贯在一起,为我们奉献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56.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经济与社会》、《经济、诸社会领域及其权利》、《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点介]

法律社会学是韦伯的社会理论大厦的一个部分。韦伯对于现代社会的困境的揭示体现在法律上便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韦伯对法律职业本身的分析也同样富于洞见。在读韦伯的书时,一定要和他的其他社会

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体悟韦伯的用心:如何通过理解法律更好地理解社会。

57.波斯纳:《法理学问题》[《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法律与文学》、《超越法律》、《性与理性》]

[点介]

波斯纳实用主义法律观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的法理学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形成自己是法理学的问题意识,法理学应如何拓宽自己是问题视野;法理学的关注和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是不是暌违不同的?本书中波斯纳对法律解释的观点,以及和他的法律经济学相比所表现出的联系与差别,都值得我们注意。

58.孔飞力:《叫魂》

[点介]

本书围绕1768年的“叫魂”的巫术大恐慌,分析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深刻挖掘其背后的政治和文化的意义,揭示对国家正统信仰的挑战和维护后面的各种权力的纠葛,展现皇权、官僚体制和司法体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带领读者完成了一次法律史的旅行。我对以“讲故事”来书写历史的方式总是很推崇。本书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堪称佳作。

59.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致命的自负》]

[点介]

作者以“无知观”为前提,认为在自然秩序和理性建构的秩序之外,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真正是秩序状态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继承和发展了进化论的理性主义观,强调一种以个人主义为内核的消极自由主义思想。

60.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点介]

本书以11至13世纪欧洲法律的发展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法、城市法、王室法之间相互对立斗争的精彩场面,认为这些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本书积四十年的思考为一炉,采纳传统与革命的视角,试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外另劈坦途。从翻译上本书在国内法学界也是难得的优秀译本。本书不可不读。

61.约翰.赞恩:《法律的故事》

[点介]

法律是人类历史的缩微,“法律与我们同在”。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法律的历史竟是从蚂蚁的故事开始的。本书的叙事方式让人吃惊;本书的法律进化的历史观也许并不让人赞同,但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法律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竟是如此生死相连,法律中竟演绎了那么多的感人和震撼的故事等,却会让我们甚感欣慰和终身难忘。

62.福柯:《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知识考古学》、《性史》、《福柯访谈录》、《必须保卫社会》]

[点介]

这是福柯关于刑罚史的研究。和福柯的其他所有的“历史”研究一样,他意在对历史作全新的阅读。福柯说,刑罚风格的转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统治的方式和权力技术的运用的改变。权力和身体、监狱和训诫的关系在福柯的视野里无一不是意味深长。监狱在创造罪犯;训诫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福柯在对我们既有的观念致命一击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从新复活。

63.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

[点介]

本书以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为个案,以“国家政权建设”和“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两个概念为中心,以文化和权力的关系为出发点,以对各种象征符号的评说为理路,探讨了现代化背景下的权力运作模式和传统的文化认同等问题。作者所运用的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

64.考夫曼、哈德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

[点介]

本书在对当代法律哲学和法律理论的一些最前沿的问题进行介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一如作者所述,本书不是“教义学”的无批判式,而是哲学的反思和批判式的。把书中所论及的问题和其他英美法理学者的问题,以及我们所关注的法理学问题对照,我们的确会发现诸多有趣的学术差异,这种对比恰好是促进我们的法学的知识积累与更生的重要途径。

编辑于 2015-12-29 22:11

首先,入门建议先读法律随笔,体会法律文化,形成感性认识,如:
刘星《西窗法雨》
冯象《政法笔记》
冯象《木腿正义》
等等


其次,老师多会推荐那些尚未独立于政治哲学的“法学经典名著”,从古到今大致如下:
柏拉图《理想国》
(推荐柏拉图《政治家》(The Politician),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中承前启后的一部对话录,沟通了《理想国》与法律篇,比较了贤人之治—法治)
柏拉图《法律篇》
(老师也许还会推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西塞罗《国家篇》(又被译作“论共和国”)、西塞罗《法律篇》)
(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真的就跳过吧……终于抵达近代)
霍布斯《利维坦》
洛克《政府论(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卢梭《社会契约论》
P.S.:在阅读上述名著之前,建议一读乔纳森·沃尔夫《政治哲学导论》

P.P.S.:关于古代和近代的西方法律思想史,推荐高鸿钧、赵晓力《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古代、中世纪、近代部分)》(清华大学出版社)
其实,个人不赞赏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古典崇拜”,更何况那时法学尚未独立于政治哲学——举个栗子,近代提出的三权分立大家都有所了解,但当代刑诉由纠问制到抗辩制检举权与审判权的分离、检察院追诉职能与监督司法公正的职能分离,大家有多深的认识?这恐怕足矣反映问题了。近代的政治哲学不足以回应当代的法学,当代的问题只能由当代人消解。在我看来,上述尚未独立于政治哲学的“法学经典名著”,一本《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古代、中世纪、近代部分)》足矣。另推荐《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现代、当代部分)》,了解前沿


再次,强推一波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为你打开社科法学的大门


最后,私以为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法学万不可固步自封,那样只会与社会现实脱节,我们时时需要从哲学(包括道德哲学——即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中汲取智慧。在通往“良法”之路上,“自给自足”只是一个梦想,实然从不存在。下面推荐一些学科的入门书籍:

伦理学

程炼《伦理学导论》

桑德尔《公正》

哲学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

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

P.S.: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法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法律的经济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推荐以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为基础,进而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另有通俗读物熊秉元《正义的成本》

社会学

乔恩·威特《社会学的邀请》

费孝通《乡土中国》

政治哲学

乔纳森·沃尔夫《政治哲学导论》

编辑于 2018-04-13 11:45

我推荐法学野渡

德国法学家耶林有一本书叫作为权利而斗争其中写道法是不断的努力但这不单是国家权力的而是所有国民的努力处于必须主张自己权利的立场上无论何人都将参加这一国民的实践把各自的绵薄之力投入到实现这世间的法理念中去这句话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我在知乎答题分享的支持和动力

何为法律何为法学学术上这两个问题可能有诸多回应知乎社区中也有很多老师就相关问题撰写过答案其中不少都令人受益匪浅可惜在面向大众的交流中至少到目前为止法律领域依旧常常被片面地理解为枯燥无聊艰深的学科和禁地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既然如耶林所言要激励所有国民的努力让大家把各自的绵薄之力投入到实现这世间的法理念中去就有必要先让大家知道法是什么努力的方向在哪里不然所有的后续不过是空谈而已而这就是我今天介绍的法学野渡这本书所希望解决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法度上承历史取精用宏是国家民族性的总结其中必然有相当多深奥难解的部分这是普通人初识法学就会遇到的难题也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然而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学者也是从半懂不通的莘莘学子长成的对于以掌握法学通识知识为目的的读者来说面向初学新生的兴趣读本既不要求学科基础又专注于法学概念与框架的搭建应当是最适宜大众的入门书目了所以在这里我想推荐郑永流老师这本针对法学院新生的读本——法学野渡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一窥法学的门内风光

法学野渡一书是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郑永流博士以法学院新生为对象的著作书名取自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本书书如其名闲淡优雅并不严格按照教科书篇目章回的板式而是随兴所至漫谈古今中外通过本书你会感受到作者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娓娓道来的儒雅谈吐在闲话古今间完成一次对法学的启蒙

这本书被郑永流老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法学气象万千为标题主要介绍了法学是什么下篇以法律人如何养成为标题主要介绍了法律人的学习职业规划及国内外的一些学科要求

既然作者已经做好了分类我们不妨就顺着这个分篇读下去

下面我就为你讲讲本书的第一个要点法学是什么我将从法学法学院法律思维三处展开

首先来看一看法学

作者在篇首引用了诗人卞之琳的作品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句诗所对应的是法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国民性

复习过司法考试的读者应该都知道美国和加拿大总体上都属于英美法系然而加拿大的魁北克和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却是大陆法系这是当年外法史的一大考点

从法系开篇顺着地理上的区块分隔摊开法学地图你会发现各个国家地区由于山水风俗的不同常常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法制体系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对于一国的法律制度来说也是如此

德国法学家萨维尼有句名言一切法律均起源于行为方式在行为方式中习惯法渐次形成就是说法律产生于习俗和人们的信仰其次才假手于法学—职正是因为这样法律完全是由沉潜于内默无言声而孜孜矻矻的伟力而非法律制定者的专断意志所孕就的

从立法程序上说我国各级人大政府具有订立法律地方性法规规章等不同的权限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早有明文然而中央或地方政府依据何种因素制定怎样的法律与我们常常挂在嘴上的顶层设计相反某种意义上却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尽管程序上有对应机关立法民众却并非只是法律的受众反而是民众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立法活动的参与者我们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积淀成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模式而这个运行模式作为立法者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基础最终在日积月累中落成为坚固不移的法律规范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恰好符合萨维尼的真意而篇首卞之琳的诗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则是对这一重真意的诗意解读

法的国民性或者说法制落成中的民众参与就是我希望与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

编辑于 2024-03-11 15:34

谢邀。

这个回答是我给今年初入“法门”的一位小公举写,这个回答所列的书目有三个选取标准:

第一,我自己读过;

第二,没有法律基础的人也能无障碍阅读;

第三,有助于你在法律问题上谈笑风声的。

一、《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关键词:法治、理性、

从伯父那里继承了波尔多波尔多高等法院刑庭庭长职位之后,官二代孟德斯鸠有感而发:“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他将庭长的职位卖了一个好价钱,再加上娶老婆所得的巨额嫁妆,他开始做一件当时很fashion的事情————周游列国。

不同于现在这些文艺小清新流行的打炮旅行,也不同于两千年前孔夫子的求职旅行,18世纪的法国青年与21世纪的中国官员不谋而合,他们出国都是为了考察,纯粹是学术性质的。我不知道每次中国官员出国考察之后除了一堆发票还收获了什么,但孟德斯鸠显然大开眼界,整理了一下旅途见闻,写成了一本旷世著作——《孟德斯鸠游记》(大误),呃,不,是《论法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孟德斯鸠详细列举了各国的政治制度(据说),并且就各国政治制度的产生根源、运行状况和优劣一一做了评判。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并不高唱政治制度“应当”如何如何,而着重阐述政治制度“实际”是如何,将政治从天上拉到人间。

同时孟德斯鸠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政治制度与地理要素有重要的关系,并提出了“就自然特性而言,小国适宜建立共和体制,中等大小的国家由君主治理较为妥当,庞大的帝国则更适合于专制君主统治”这一论断。这个结论现在看来当然是可笑的,但是也足以让我们反思:“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是否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一样的?抑或是每个国家都有最适合的制度?”

《论法的精神》即使不当作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拿来当作小说消遣也是极好的,在一些方面,它都与《格列佛游记》有着可比之处,比如这本书对”中华帝国“的政治制度的描述,在每一个稍有常识的中国人看来,都好像在招哈哈镜,好玩之极。而其中的一些论断让人细思恐极,”它们(盗贼)不但维持了生存,得到壮大,而且还武装了自己,然后直接向首都进发,直至其首领登上王位“”在中国腐败的政体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惩罚“”这个政府与其说是在管理民政事物,不如说是在操持家政“。

这本书的最高成就在于,它将柏拉图以来关于政体、品格、自由的概念作了总结,更从中推理出”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说它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杰作也毫不为过。更难能可贵的是,孟德斯鸠在写这本书时,他首先描述他自己的见闻,对这些见闻进行抽象、概括,再从概括的事实中推理出结论,而不是像法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先预设了一个结论,再去搜(bian)集(zao)论据,甚至连论据都免了,直接喊(chao)口(jia)号(huo)。哪怕结论再搞笑,它也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论,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培养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因此,我将《论法的精神》放在首位。

二、《社会契约论》——卢梭

关键字:理想、信念

(不要问我为什么有买一赠一这么low的东西,因为我买的就是这个版本,因为便宜!)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当他诞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叹息:“哎,有多了一张吃饭的嘴。”然而他错了,这张嘴不仅可以吃饭,更可以让法国的一干贵妇神魂颠倒,至于他的手,更是一双灵巧的双手,不但能让贵妇愉悦,更让青年癫狂。他著作甚丰,以《社会契约论》为最。

《论法的精神》哪怕结论再荒谬,也是孟德斯鸠基于现实的依据写就的,那么《社会契约论》哪怕结论再迷人,它也是没有任何依据,仅仅是卢梭的幻想。不论是“自然状态”的假设也好,还是对于“社会契约”的想象也好,这部书都沉浸在一种寓言式的环境之中,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如梦幻泡影,但你却不由自主地愿意相信它。相信在人类拥有理性之前,与狼一样都处在自然状态,相信是理性之火照亮了人类,让人类脱离了动物的世界,相信正是因为缔结了社会契约,国家才因而产生————以上种种,均无考古学支撑。但人总是愿意相信美好的事务并因此为之奋斗,而卢梭就是依靠着这样的空想,让法国思想界发生了大地震,在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中,都可以看到卢梭思想的火花。毫无疑问,这是理想主义者的胜利。

我曾经被迫花了整整36个小时来朗读《社会契约论》(因为选了一门坑爹的课),一开始老师让我读出声的时候,我是拒绝的,但却越读越是精神。这本书的文笔极为优美,遣词造句富有气势,与孟子有许多类似之处,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文学性在诸多法哲学著作中首屈一指。考虑到卢梭就是那个写出《爱弥儿》的卢梭,这也不足为奇了。

三、《君主论》——马基雅维

关键词:现实,权谋

知乎上有人问

古美门的三观是怎么形成的?

我想答案就在这本书当中。

1513年,“意大利”这个词已经成为一个地理名词,城邦割据,教皇独大,有富民而无强国,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长者,马基雅维利感到捉急啊!厌倦了当时教条式的说理,马基雅维利决定给各位意大利的君主上一堂“帝王学”,希望有人可以抛开道德的束缚,果断地利使用权谋去合纵连横,用利益去威逼利诱,用武力去一统亚平宁半岛。这是一个优秀的君主应有的品质,也值得法律人借鉴。

当事实有利的时候就摆事实,当法律有利的时候就讲法律,当事实和法律都不利的时候就掀桌子。这是法律人应有的素质。但是良心呢?当律师为坏人辩护的时候,良心不会谴责吗?当法官作出有利于坏人的判决的时候,他的内心不难过吗?当然会难过,那怎么办?趁着年轻,赶紧把良心剁了喂狗。而这本书,就是可以让良心喂狗的大作。

四、西方法哲学史纲——张乃根

关键词:通识,逼格

正如搞文学的不可能不知道李杜韩苏,看艾薇的不能不知道苍武小饭,学法律的也必须对智者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查士丁尼、奥斯丁、阿奎那、格劳秀斯一干人等了如指掌,然而一本一本去精读他们的著作是不现实的,甚至许多作品是令人作呕的,因为如果有人能够帮你把这些人思想的精髓提取出来,让你可以轻易地假装对这些人的著作很熟悉,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本身正是这样一本通识、导读类的书籍。

这本书的特点是以著作为核心,以流派为线索。当谈论柏拉图的时候,就会介绍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并附以作者的评价,同时还会八卦一下各个学者、不同流派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当你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就可以在别人面前引用《理想国》的原文,以示你看过原著,引用作者的观点评价著作,以示你有所思考,同时还能谈一谈所谓柏拉图式恋爱、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师徒关系等等学术八卦,以示你博学多才、风趣幽默。简言之,该书简直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之诚品,什么古典自然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功利主义、哲理法学派、实证主义法学派、法经济学派、法社会学派、新自然法学派等等,都能略说一二,不管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装逼,是为了研究还是为了把妹,这里都有你需要的,还在等什么,赶紧来一发吧!

发布于 2015-08-31 12:23

一、法学入门

1.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苏力

本书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内容不仅涉及法学,还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哲学等,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2. 《洞穴奇案》 彼得·萨伯

1949年,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个假想公案: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为了维生等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以救活其他四人;威特摩尔是这个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意见;其他四人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他做了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这一公案成了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

3. 《西窗法雨》 刘星

作者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文章短小、精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4. 《法的门前》 彼得·博恩里科

《法的门前》是美国经典法理学教材《法律之门》的作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与原书中文译者邓子滨,专为中国读者合作改编而成。原书在美国畅销30多年,历经8版,被誉为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法的门前》既汲取了原书的精华,又特别为中国读者考虑,删繁就简,精心筛选和编撰了适合中国读者的素材和内容,尤其适合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和思考美国司法模式的读者作为基础读物。

5.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

本书引用丰富的史料、大量的个案和判例,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此书便生动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与社会的关系,值得仔细品读。

二、法理学

1. 《法学方法论》 拉伦茨

本书是德国现代法学方法学说史上的重要著作,该书呈现了评价法学的问题领域和求解思路,在传统的法学方法基础上开启了一派兼及法的安定性和正当性的法学方法论,可以视为自完美法典神话被击破后重建法的客观性和法律判断的正当性的一种颇有成效的努力。

2. 《司法过程的性质》 卡多佐

本书最初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所作的一个演讲,为的是纪念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已经去世的毕业生——阿瑟·P.麦金斯特里。这部讲演不仅是卡多佐的第一部用心之作,而且是卡多佐对自己多年担任法官的经验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美国自霍姆斯以来形成的实用主义司法哲学的一个系统的理论化阐述。尽管该书是一个讲演,篇幅不长,语言简洁,但是其视野开阔,含义深邃。

3. 《法理学问题》 理查德·A·波斯纳

作者认为,所谓的“法理学”实际上是对称之为“法律”的社会现象进行的最基本、最一般、最理论化层面的分析。法理学涉及到的问题,总体而言与法律实务者日常关心的事务相距甚远,也无法参照常规法律文件或依据常规的推理予以解决。这本书系统整合了现当代西方社科人文交叉学科的法律研究,实用主义地解构了法理学话语,对理论法有兴趣的人不可不读。

三、民法学

1.《民法思维》 王泽鉴

本书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以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本书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本书对于大陆和台湾地区民法的比较研究也应有所助益。

2.《民法要义》 梅仲协

本书资料丰富立法、学说与判例兼重。作者所引用的立法和法律不仅仅有中国的,还有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民商法;不仅有现当代的,还有中国古代的;不仅仅有理论分析,还有判例和解释例,尤其是德国民事判例的引用为其一大特色。本书体例严明,是初学者能够了解法律中没有规定的一些理论。同时,作者注重通过举例来解释理论,通过精确合适的举例,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具体的问题简单化,便于读者更加准确的理解抽象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3.《物权法论》(第二版) 刘家安

《物权法论(第二版)》是面向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一本教科书。本书短小精悍,数量不多,但是胜在内容“精致”。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主要依据及重点阐述对象,同时也对重要的物权法理论问题做出了必要的解释说明。南京大学教授朱庆育老师评价其:“简明扼要概念准确的入门教科书,作者的思考并未因简明而被掩盖。”

4.《合同法总论》(第四版) 韩世远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官、律师等)。阅读和学习过合同法入门教科书后,仍对合同法感兴趣者,可以继续阅读本书。以我国《合同法》总则部分为分析对象,总体上属“解释论”的著述,唯少数地方涉及“立法论”的探讨。以阐释合同法原理为目的,在阐明主流学说立场的基础上,也尽可能地将作者个人的认识展示出来,并力求揭示出目前学术研究的到达点。

5. 《侵权责任法》 程啸

本教材是国内侵权责任法领域极富个性与魅力的一本书,书中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述极为简洁明了,清晰地点出侵权责任法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全书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按照总论-分论的模式系统全面地进行讲解,并利用诸多知识架构图帮助理解,使读者对整个侵权法律体系了然于胸。此外,作者在每章节前精心设计了各种案例,既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概念、规则与理论,也向读者传授了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法律人应有的思维。书中既有基础、核心知识的介绍,又有深入的“评论”拓展读者的思维,引起读者对疑难问题的思考。

6. 《债法总论》王洪亮

本书以我国现行债法为对象,遵循法律解释之思路,论证规范之目的,平衡规则背后之利益,整理、阐述我国既有的债法规则及其体系。本书内容围绕债的关系展开,分债的关系概述、债的关系产生、债的关系的内容、债的关系消灭、给付障碍、损害赔偿、债的保全、债的移转、多数人之债、利他合同等章节。

四、刑法学

1. 《刑法的私塾》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张明楷教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

2. 《论犯罪与刑罚》 切萨雷·贝卡利亚

这本书堪称刑法研习者的必读书目,虽然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出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书中明确的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三大刑法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演进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 《刑法哲学》 陈兴良

这本书是一部以犯罪与刑罚及罪行关系为研究内容的学术专著,在对我国现行的刑法理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一个以罪行关系为中心的刑法理论体系。作者用哲学武器打破了传统的部门法研究范式,引领并持续激发了各种形式的跨学科研究刑法的创新尝试,分别提出了犯罪本质二元论、刑罚目的二元论和罪刑关系二元论等一系列全新的刑法命题。


五、民事诉讼法

1.《民事诉讼法》 张卫平

本书尤为注重民事诉讼法原理的阐释,其阐述更加深入、成熟和系统。《民事诉讼法(第五版)》也关注了近些年来民事诉讼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和新的动向,并给予了理论上的解读,试图在指导实践方面有所作为。同时,本书还进一步强化了对民事诉讼法文本和理论的认识,进而丰富和提升了本教材的内容与层次。

2.《程序的正义与诉讼》谷口安平

本书尽管是由作者在不同时期就不同问题与作的多篇论文而组成的,由于作者思的体系性和译编者的目的意识,本书的主题却具有明显的一贯性。贯串全书的主题可以说就是以下三个:程序与之前体法的关系、程序保障、以及诉讼制度各个领域中程序的技术构成。

3.《德国民事诉讼法》 罗森贝克

在民事诉讼法领域,本书具有里程碑作用,它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民事诉讼法理论,并对各个时期的判例进行了分析,是一本既有完整体系,又深入地研究了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的标准教科书。从学术性和全面性来说,目前还没有一本教科书可以与其比肩,从系统性来说,也没有一本法律评注可以与其媲美。第 16 版面世以后,有人称它是德国浮躁的图书市场中「伟大的教科书」和「市场上最好的图书」。


六、刑事诉讼法

1. 《刑事诉讼法的前沿问题》 陈瑞华

本书研究了刑事诉讼法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呈现了这一学科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作者在对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发展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该书全面展示了较成体系的五大理论,即诉讼价值理论、诉讼构造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讼模式理论和司法裁判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讨论了刑事诉讼中的辩护问题、强制措施问题、量刑程序问题和被告人诉讼地位问题。该书还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生成机制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和变迁问题进行了反思性评论。

2.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 陈瑞华

本书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出发,对中国刑事诉讼领域的诸多问题作出了“模式化”的研究,作者认为,深处正在发生剧烈转型的中国社会,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法律问题”,法学研究应当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形态和发生的原因作出理论上的解释,以探求制度形成和变迁的规律。

3. 《刑事诉讼法》 林钰雄

本书在整理、分析、批判传统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及实务的见解外,尝试突破传统,重新分配刑事诉讼法议题的比重,将阐释重心移转至刑事诉讼的构造原则、强制处分、证据法则、证据禁止及法庭活动等;并在修改版中将阐述范围扩展至2001年的搜索扣押新法规、2002年的法院调查范围、起诉审查、缓起诉制及交付审判等四大新制,以及2003年关于身体检查、鉴定留置、传闻法则、证据禁止、共同被告、准备程序、法庭诘问等证据及审判章节的重大变革。力求新旧共陈,承前启后,为读者呈现对刑事诉讼法的完整及深刻思索。


七、行政法

1.《与法同行:应松年口述》 应松年

本书主要是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应松年教授的与法同行。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应松年教授是如何与法结缘的,其中追忆了他的学生时代和边地岁月等;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应松年教授为行政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作出的一些贡献;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应松年教授参与我国行政立法的经历以及为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作出的巨大努力。

2.《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 章志远

《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基于现代行政法的内、外部逻辑关系,以专题研究的方法,系统地论述了现代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其所论述的基本命题是:现代行政法在继续调控干预行政的同时,必须发展给付行政理论与制度,以回应当代福利国家发展的基本要求,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通过提升行政程序的法律价值,确立行政相对人在现代行政法中的主体地位,以回应现代行政法多元控制的需要。通过强化行政诉讼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的实效性,发展现代行政法无漏洞权利保护体系,规范现代行政权有效率地,且同时也有限制地行使,以实现现代行政法的基本任务。

3.《法律与行政》 卡罗尔·哈洛

本书是英国许多大学的行政法教科书,也是英国公法领域中享有盛誉的一部学术著作。本书对英美行政法基础理论作了系统分析,超越了英美行政法教科书以制度描述和案例分析为主的传统风格。本书侧重于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从而审视和分析法律及法理的优劣得失。本版充分记载了英国行政法实践及理论的变迁。背景和过程客观,全面深刻地展现了英国行政法的现实图景。



欢迎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编辑于 2020-12-14 00:06

登登登登~你们一直催催催的法学推荐书单终于来了。
不管你是想要修学法律,法学在读萌新,准备法考考研的,还是法律工作者。无论你在哪个阶段都值得反复阅读品味的经典书籍。


如果各位同仁们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对你影响颇深的书,欢迎大家真诚交流阅读感受。

西窗法雨 作者:刘星

每个法学生刚刚踏入这座大门,对法律这个字眼如饥似渴地时候,书单上总会出现《西窗法雨》的掠影。
作者法大刘星教授运用一个个常年所积累的法学故事,辅以幽默而又不失风趣的语言,将他对西方法学的看法观点,一一勾勒出来。每个英美法判例被作为一个小故事娓娓道来,结合中国的世情民风,引出人们对法理的思考。
《西窗法雨》,开的是“西窗”,窗虽然小,每件案例短小精悍,但语评独到,入木三分,下的是“法雨”,雨虽然不大,但能让人润物无声地感受法理。
阅读之后,就会对为什么要选择法治,相信多数人之治找到原因,这本书的魔力就在于很容易培养一些初涉法学小白的兴趣。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作者:苏力

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至今,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移植,但却少有余力反思当今中国的本土环境能否接纳“法律移植”,少有余暇顾及中国的本土资源。而苏力教授不同,他没有迷失在“现代法治”的激变浪潮中,转用一种细致透彻的观点,认为“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它的法治,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治的理论”,对盛行的法制建设的“现代化方案”进行了反思和挑战。
这本书的年份虽然比较久远了,但其中所说的中国法律发展中的问题至今还存在着。
对法学理论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社会上许多让你疑惑的法律问题会在本书中得到解答。比如对《秋菊打官司》的解读以及通过该电影引申出来对法律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十分值得一读!

洞穴奇案 作者:彼得.萨伯

极端环境下食人求生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有所耳闻,但你思考过其中的伦理困境吗?
假如你是被困探险者中的一员,会不会为求生而起杀心,又会不会接受掷骰子来选择一人杀死分食的建议。
洞穴奇案为我们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融合了电车难题、囚徒悖论、伦理困境等诸多问题的疑难案件。
14位法官在这一设定下,进行逻辑严密的推理、针锋相对的雄辩和层层推进的交锋。
法律的基石是道德,还是规则?
法律与道德是否可以截然分开
如何看待死刑与法律生命至上原则的矛盾?
刑罚的目的何在?是威慑、是矫正、是报复,还是其他?
阅读过程中,你可能被某位法官说服,又在下一位法官的驳斥中倒戈。这样无限反转的体验真是种享受,比看《奇葩说》还过瘾。

电车难题 作者:托马斯.卡斯卡特


“一辆失控的电车驶来,它的前面,是一条有五个人的轨道。电车即将撞死这五个人,但你面前有一个扳手,可以使电车驶向另一条只会撞死一个人的岔路,你是会扳动这个扳手,还是会看着那五个人被撞死?”

和前面的《洞穴奇案》有丢丢相似,二者都是在讨论两难问题的案例,但其实互有倚重。
《电车难题》一书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展开,首先,作者模拟电车难题不再是一个思想难题,而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这个电车事件中的选择人,女主人公将电车转向了一个人的轨道上。然后作者又模拟了一个全民民意法庭来她进行审理,审理她是否对那一个人,犯有非预谋故意杀人罪。作者详细写了控辩双方的陈词,大学教授对于类比的分析,心理学家的意见,主教的看法,电视访谈节目,某大学老师间的闲聊,陪审团成员的意见。通过描写非常具有真实性的情景和对话来说明关于电车难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不仅是法律博弈,也是哲学思辨。在道德与法律的交界,二者是否应该相融? 道德规则是否应该入法?最后,作者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大呼经典,想知道是什么,你就去看一看吧。

“你还真以为这一页会有答案?”

乌合之众 作者:勒庞


这其实一本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名著,来自于心理大师勒庞。
为什么要作为法学书单推荐,因为作为法律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理性思考从而避免合流而不同乌,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更具教育意义。
这本书用深刻的理论和丰富的事实告诉我们,群体意识与独立的个人意识完全不同,具有感性、冲动、易怒等原始人的特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群体容易犯罪(进一步解释到校园霸凌现象)、为什么议会的效率低下、为什么陪审团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等。
而且里面的一些语录真的很经典很适合做摘抄,慢慢品味。

  •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
  • 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 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像法律人那样思考 作者:肖尔

这是一本面向法学院新生的书,讨论的是有关于律师和法官思维、推理和论证方法。关于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别于普通人,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
书中突出了法律思维和法律的独特性,法律人执业过程必然有的独特性,作者并不否认法律思维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会考虑其他专业领域和要素,以便自己的判断得到改进。
这本书可圈可点之处着实不少。语言简洁平实、清晰易懂,但涉猎的主题相当广泛,在集中讨论法律推理这个核心问题时,也附带处理了司法说理、司法意见、法律与事实、举证责任等制度性问题。此外还加入了一些法律理论或法律思想的讨论,比如说对于普通法之观念和性质的讨论、对于法律现实主义思想的检讨等,可以说它是英美国家中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法学方法论作品。

为权利而斗争 作者:耶林

这本书非常薄,就是我手上的小册子。
翻开第一页,就会看到一句简短而有力的题词。

你当在斗争中发现你的权利!

2019年有这样一条新闻,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饮料和食物进入游乐园,且在游客入园时会被要求开包检查,游乐园方面会强行收走一些游客所携带的食物。此事一经公开,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热议。彼时一位法学专业的华政学生毅然将上海迪士尼乐园告上了法庭。经过层层辩论,民意和民众们的神圣权利得到了维护,最终,迪士尼乐园做出了让步,取消了食物禁令,并与这位政法学生达成和解,赔偿了他50元人民币。原告就在为权利而战的斗争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区区50元也许微不足道,但结合整件事的背景,尤其是将书中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来看,它比黄金还要闪耀。
作为初学者,我们都要在法律学习的过程中守住初心,树立起一座权利灯塔,在这座灯塔的指引下,带着权利意识,为我国的法治事业而奋斗。

法律稻草人 作者:张建伟

这本是清华法学院张建伟教授近年来撰写的50余篇短文构成的随笔文集。其中,既有对“钉子户”和“司法公信力”的现实关注,也有对“白马非马”和“形式主义”的法哲学思考。既有对关于包公、窦娥的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的司法文化的透彻分析,也有对《威尼斯商人》《基督山伯爵》 等西方经典作品中体现的法律传统的独特理解; 它关注的不是写在纸上的法律真理,而是法律在真实生活中的状态,在一个不尊重法律的社会,法律只能吓鸟,像不像个稻草人?读了这本书,你会有很深的感悟。


论法的精神 作者:孟德斯鸠


众所周知,在这本书里,孟德斯鸠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除此之外他认为法是由事物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他将法律分为人定法和自然法,提出了立法应与政体相互适应的原则,并且论述了法律与预防力量、进攻力量、政治制度自由、公民自由、宗教习俗、货币等各种事物的关系。
这是一本以法律为中心,又遍涉经济、政治、宗教、历史、地理等领域,一部独具风格的法学百科全书。当然上下两卷加起来也非常的厚。细细研究此书,能明白法律——不管是成文法还是习惯法——所赖以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土壤,对于克服就法论法的误区和思维习惯大有裨益。

美国宪政历程 作者:任东来


这本书已经绝版了,要不二手要不影印的。非常厚大概五百多页,但很值得收藏。
里面介绍了历史上由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的25个经典司法大案,引人入胜,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其中不乏大家熟知的一些案例:如辛普森案、米兰达案及布什与戈尔的总统竞选案等等。
要研究美国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要了解美国法律。美国的法律体系是成文法与案例法的结合,也就是说除了法律文字,之前的每一个审判案例都将成为下一次判决的依据。本书记录着美国人民在追求正义之路上的艰辛和荣耀,更揭示了美国宪政制度的精髓——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司法的独立地位,让人轻松获得了法律方面的很多知识,深刻体会了法律在国家体制中的作用。



如果你也在羡慕法学人的逻辑思维之缜密,崇拜法学人的思辨应变之沉着,喜欢法学这一学科独有的挑战性,那就静下心来一起看看吧。

我是葡萄,一个皮囊好看,灵魂有趣的法学宝藏博主。学法七年(本211+硕985)

拥有数份专业实践(知名律所+大厂法务+法官助理),目前为公办高校专职教师。

在法学学习、法硕考研、实习求职、大学生自我提升方面有着宝贵经验和深刻心得。

创作的文章和视频获得百万流量曝光。收录于专栏 #进击的法科生#

如果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与评论区告诉我哦~

期待和你一起成长!

编辑于 2021-12-30 17:37
法律人凭什么硬怼特朗普?
美国顶尖大学院要求学生读什么数?

读懂美国法律,了解美国法学院,非看不可的基本入门书籍,推荐安排上!!!

美国虽没法本,但LLM和JD还是很热门的,申请美国法学留学,T14那是必须的!上一篇给一些想学习法学的童鞋们总结了一些国内外的法学入门书籍,这篇就重点推荐下美国法学院入门法学书籍!


1、《无声的证言》奈杰尔·麦克雷里 著 赵瑞娜 译

作者奈杰尔·麦克雷里曾是英国诺丁汉警局的一名警官,处理过许多重大谋杀案,后因伤退出警界。1990 年,他加入 BBC 公司,并制作了一系列电视剧和纪录片,包括英剧《无声的证言》。

被誉为法国福尔摩斯的埃德蒙·罗卡尔博士说:

每一次接触都会留下痕迹...

这句简单的陈述—被称为罗卡尔交换定律是法医鉴定的核心,在作案现场或多或少都会留下犯罪来过的痕迹,无论是几缕头发或是几根衣服纤维,还是指纹或是血迹,这是很难避免的。

本书既引人入胜,又令人胆战心惊,以真实、典型的案例讲述了法医科学的历史和前沿技术,内容涉及法医鉴定的所有重要领域,包括法医弹道学、纤维分析法、基因指纹法等。

2、《资本的规则》 张巍 著

作者张巍现任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已获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书中收录的是作者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比较公司治理」上推送的四十篇小文章,作者基于「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抽丝剥茧,将现实发生的商战大戏纳入生动的分析之下。

全书分成八章,每章开头写有简短的导读,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幅相关章节的鸟瞰图。

这是一本弹性较大的书,入门级的读者通过阅读能达到一本书读懂资本市场的扫盲效果;专业资深的读者能透过资本市场的波诡云谲发现其背后的规律与实质。

3、《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美国著名法官讲演录

法院何以为法院、法官何以为法官?

霍姆斯、卡多佐、布伦南、鲍威尔、伦奎斯特、斯卡利亚、金斯伯格、苏特、布雷耶、波斯纳……2 位首席大法官、16 位最高法院大法官、12 位下级法院法官,以讲演的方式,分享自己对法治的观察、对公正的理解。

本书主要关注美国的司法热点问题,如司法审查、宪法解释和州宪法的人权保障作用等。由于司法领域有许多共通规律,因此,书中反映的许多问题,与我国司法改革中的现实争议也能遥相呼应。

4、《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增订本)》何帆 著

把行政权锁进笼子的都是些什么人?

如果你打算只读一本关于美国最高法院的书,就读最有人情味的这本吧。法官写法官,惺惺相惜焉。本书自 2001 年初版以来,市场已脱销多年。本次增订本全面修订,修订三分之二篇幅,增加 13 个判例故事,新增 20 万余字。

这些把权力关进笼子的人长什么样?婚姻幸福吗?喝酒抽烟吗?信仰宗教吗?政治立场会影响判决结果吗?会顺应民意判案吗?工资够养家吗?发推特用谷歌吗?有什么娱乐活动?最爱看什么书?

5、《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马修·德斯蒙德 著

作者马修·德斯蒙德是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在这本书中,他带领读者走访了密尔沃基的贫困社区,娓娓道来八个在绝境边缘的美国家庭的故事:

阿琳是一位单身妈妈,在为一间破败公寓缴纳房租后,每个月只剩二十美元养活自己和两个儿子;
拉马尔是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肩负照顾整个社区的男孩的任务同时,还要替房东打工偿还债务;
司科特则是一名心地善良的男护士,药物成瘾让他丢了工作,也失去了栖身之所…

虽然这本书更偏社会学话题,但书中其实有很多关于法律、公正的议题。

6、《现在就说出来:诉讼中的婚姻平等》 吉野贤治 著

《现在就说出来》的作者吉野贤治是纽约大学法学院的宪法学教授,本书讲述的是美国一起关于同性婚姻的著名诉讼——霍林斯沃思诉佩里案(Hollingsworth v. Perry)。

霍林斯沃思判决并没有实体内容,它以一方当事人缺乏诉讼资格为由撤销了该案以及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第二审判决,事实上使得联邦地区法院的初审判决得以生效:

写入加州宪法的8号提案(Proposition 8)将婚姻限制在一男一女之间,该提案因违反联邦宪法而无效。

7、《恐怖法庭:关塔那摩湾的粗暴正义》杰斯·布拉文 著

本书的作者杰斯·布拉文是《华尔街日报》负责报道美国最高法院的记者,911事件后不久,美国在古巴关塔那摩湾建起了关押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监狱。

布拉文对这些监狱进行了长期而详细的报道,他也是第一个获准加入美国国防部负责对这些犯人提起指控的团队的记者,对相关活动作了大量报道。在《恐怖法庭》中,布拉文讲述了很多对这些犯人进行审判的案例,这些案件的判决有的使用了通过刑讯逼供等手段获得的证据,还有一些判决则受到了来自控方的政治干涉。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安-玛莉·斯洛特对《恐怖法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每一个有思想的美国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8、《刑法的好奇心》余丰泳 著

对于刑法,我们应当保持对它的好奇。

本书作者余丰泳是一名检察官,从事检察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公诉经验,这本书由他从办案、观影、阅读、思考中得来的些微观感汇集而成,他将此视作一次不同于广场摆摊或者手册标语式的普法活动。

本书目录选取《论语》中两句话「温故而知新,切问而近思」予以拆分作为标题,共分为四部分:

温故罪名检视、知新刑案远眺、切问书影之余和近思刑律所及。

目前国内与刑法相关的图书鲜见通过故事的形式解读刑法思想的著作,而这一部分无疑是本书有价值的部分,作者在犯罪构成和教义法学之外,以故事的形式解读常见的罪名,从常见的罪名里尽量发觉有意思的东西,尽可能地让刻板的法律生动一些。

9、《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自由社会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景象?自由与秩序的边界究竟应该划在何处?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立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作为表达宪法深层价值的最佳人选,法官们经过漫长的努力,才兑现第一修正案的承诺。

第一修正案的故事,是法官在美国以法律为基础的政治体制中扮演关键性角色最强有力的证明。《言论的边界》揭示了关于言论边界的一般概念如何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这对中文互联网关于言论、诽谤、造谣等的讨论极具启示意义。

10、《活的原旨主义》杰克·巴尔金 著

巴尔金提供了一幅关于美国宪政传统的强大图景,这一图景呼唤对文本原意的忠诚,但却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它,其同时亦对社会运动的角色加以强调。

根据巴尔金的详致精巧的观点,法官们必须尊重原意,但他们亦参与解释,后者在原意的限制之下运作。

这些基本上美国法学院的学生都会作为入门以及学习书籍阅读,感兴趣的法学童鞋,也可以了解了解。

编辑于 2021-04-27 17:41

我就不发图了,推荐几本可以和教材配套一起看的。

民法:

  1. 谢怀栻《民法总则讲要》

之所以把谢老爷子的书放在第一位,实在是因为很多小伙伴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虽然看过法条,看过著作……但是,大家总会有一句话,民法嘛,大陆抄台湾,台湾抄日本,日本抄德国,德国抄古罗马,古罗马抄……

老爷子的书可以提供一个学术品味:中国的民法,好,好在哪?学法律不一定都是批判性思维,不吹不黑是王道。

2. 王泽鉴《请求权基础》

没什么说的。

3. 汉斯布洛克斯《德国民法总论》

这本书对概念的把握非常精妙,简洁,强烈推荐。

4. 龙卫球《民法总论》

龙老师的书不装X,干净,具有一种启蒙意义的美。如果别人写的民法书是思辨性强的话,龙老师的书就真能把你带入门。不过龙老师现在不搞基础理论研究了,有些内容还得与时俱进一下。

5. 朱庆育、崔建远、韩世远、王轶、葛云松老师的专著、论文。全部,没啥好说的,国内学子都得看,也不差我推荐。

刑法:

  1. 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

这本书拎出来单独说一下,李海东老师的书的特点是,薄,但是深刻。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引入三阶层理论的人,要言不烦,可以参考其他老师的一起看。

3. 王政勋《正当行为论》

4.贾宇《罪与刑的思辨》

5. 周光权《刑法学读本》

这两本书都比较早,关注一下刑法学关注的问题还是很重要的。至于贝卡利亚什么的,在我看来不重要(非学术意义),有看贝卡利亚的功夫,看龙勃罗梭的书更好玩。

诉讼法:

  1. 裴苍龄《新证据学论纲》

说来很多人可能不信,老爷子的这本书真的非常重要,我证据法水平低,没法讲这本书的意义,那就一句卧槽行天下,推荐。

法理、法史及其他:

  1. 索伦《法理词汇》

词都不认识,就不要学法理了?

2. 耶林《为权利而斗争》(可以不看)、《论法权感的产生》

讲培养法律感的~知网可下载,一篇论文,俩小时就看完了。

3. 何勤华《中国法学史》

没兴趣可以不看,有兴趣的朋友绝对可以打开新世界大门~

4. 熊秉元《正义的成本》

熊老师的书都可以看,随便列举了一本。

5.苏力《法律与文学》、《大国宪制》

苏力老师的书每一本都不要放过就是了。

其他:

其他的意思就是看着好玩,装x,提高法律思维?的书,不看也行。

1.何帆老师翻译的所有书。

2.萧翰《法槌十七声》

3.孔飞力《叫魂》

4.冯象,刘星,梁治平,吴思等一般法学学生必读书单上大师的,我们能看懂的所有书。

5.郑也夫:论文与治学

暂时先这么些吧,我猜书单推荐了也没人看,真有小伙伴想再了解再补充。上面的书还都挺“冷门”的,反正我学法既笨且懒,不怎么看得进去太厚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入门,入门。。。

编辑于 2019-12-13 19:21

说实话,法学无外乎人情世故,所以干嘛非要看法律人写的专业书?

要我说,美国很多的律政小说,其实都是法学很好的入门书籍,又有情节又有法律问题,而且本来入门就是要培养兴趣的,你非要看枯燥的专业书?

所以,要不题主你先看看《教父》,然后看一下吴斯的《潜规则》?

先看看《失控的陪审团》,再看看庭审实录或者旁听一个民事案件的开庭?

发布于 2021-03-12 21:59

同学您好,专业课用书:

《法硕大纲》可以对照着大纲回想知识点,且不贵,建议买。

《法硕考试分析》必须买。而且应该至少看三遍,据说看六遍能考很多分数。旧版新版都应该买,因为新版9月份出版,到时候复习来不及。

《法硕历年真题》必须买,而且应该做两遍,做不了两遍,至少把第一遍错过的再看一遍,最好留下两套计时做。

《法硕指南》刑法分则部分

各种预测卷

专业课基础一直跟着视频课并配合着主讲老师的讲义进行学习。刑法推荐听的是陈永生老师的课,最开始可能学总则的时候略感生涩,但是陈永生老师讲课比较风趣,知识点后边总是会跟着有趣的例子,一笑露个小虎牙特别可爱,听了一段时间慢慢地就感觉入门了,把刑法全部课程都听完之后又把总则最开始没太听懂的地方听一遍。

民法推荐听的是杨烁老师的课,每天在听课之前都预习,看一遍讲义,看一遍分析,看书的进度永远比课程提前一章,这样听课会更有效果。老师讲课是偏重于构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体系,跟着他的课学下来之后,分析民法的案例时逻辑会变得比较清晰。

不管哪一科听课的时候都不能走马观花般过一遍,要自己细细琢磨的同时,还是要配合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重者恒重,任何考试中最重要的永远是真题,所以在听第一遍课的时候建议可以配合着做历年真题,这本书把历年真题按照其考查的知识点所在章节都分门别类归纳起来了,前期非常适合作为课后练习。

专业课综合,在此强烈建议如果不是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超强的话,千万不要太晚看综合。至少也要在九月份之前把综合的三门课都完整地看一遍。法理学比较难懂,而宪法和法制史内容庞杂,考点又巨细,但其实学下来会发现其实综合课出题更偏向基础,法理学虽然课本难懂,但是做题时却有技巧可寻,但是为了保持信心,不要在暑假过后掉队,大家还是要稍微重视一下综合课,背诵可以晚点儿进行,但是最好要提前把知识点过一遍。

宪法和法制史除了看分析上的内容之外,还要自己归纳表格,条理很清晰,利用碎片时间也能看几眼。特别是对于重点内容自己梳理出一个框架来,比如宪法中的选举制度,谁有权选举谁、谁有权罢免谁、选人大代表需几分之几选民通过、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需多少选民联名可罢免、县级以下又需多少选民联名、人大代表中要有几分之几妇女代表、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选举等等,这类规定非常细,并且又是考试的重要考点,自己做个归纳、画个图表都有助于记忆。

这里推荐刑法陈永生教授(暑期强化班)和于越老师(基础和冲刺阶段全程),民法杨烁老师(基础+暑期+冲刺全程),宪法和法理学为马峰老师(基础+暑期+冲刺全程),法制史龚成思老师(基础+暑期+冲刺全程)。每个老师的授课各有特点,寓教于乐,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会结合自身的从业经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大家来说是一种享受。课程能够包含整个复习过程,性价比是十分高的。

祝复习顺利。

发布于 2020-05-10 22:40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思维的底层操作逻辑,才能在后面更加精深的法律学习中游刃有余。但对于新手来说,很容易被所谓的入门书劝退,所以我觉得对新手友好的入门书籍至少要满足:

  1. 案例丰富,便于理解,文字流畅易读;
  2. 篇幅不宜过长,不然看着字典一样厚的书,真的很让人头秃。

基于这两个要求,我在自己读过的书里面选了几本不错的书,推荐给各位法律萌新:

1. 宪法

推荐《法学精义:宪法学讲义(第三版)》(作者:林来梵)

推荐理由:宪法是「母法」(当然也是「公法」),是每一位法律人入门时都绕不开的根本法,因此放在第一位推荐。而本书是作者为本科生上课时使用的讲义,所以内容比较浅显直白,对宪法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也会提到各家之言。

2. 民法

推荐《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作者:王泽鉴)

推荐理由:一是因为这本书案例丰富,篇幅不大,阅读的压力比较小,不会让你“从入门到放弃”。二是训练请求权思维能提高你法的解释和适用能力,对未来的理论学习和实务工作都有帮助。

3. 刑法

推荐《刑法的私塾》(作者:张明楷)

推荐理由:我个人认为刑法的理论性最强,而《刑法的私塾》通过许多「又黄又暴力」的案例讲解刑法理论,使得理论研究不再枯燥,甚至变得非常有趣。全书采用对话体形式,不是填鸭式地告诉你理论是什么,而是为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阅读提示:建议在读《刑法的私塾》前,先把刑法学的本科讲义看一遍,对整个刑法学理论框架有基本认识以后再读这本书。

4. 法理学

如果你学有余力,头也有余发,那么可以开始读《博登海默法理学》。当然,我并不建议你一上来就读这本书,我自己的体会是,在学完部门法后研究法理学,阅读难度会降低,而且你会真正意识到法理学的价值。

如果你读完上面这些书,那么恭喜,你的一个脚指头已经成功跨入了博大精深的法律世界。

最后,我建议别急着阅读《理想国》《利维坦》《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联邦党人文集》等经典,这些书真的不适合入门,只会让你被瞌睡折磨得死去活来。

编辑于 2020-02-14 19:43